单选题
小张老师在备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多选择直观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
正确答案:B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题干中,小张老师在备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多选择直观性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体现了要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选择合适教育方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B项正确。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