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综合知识”“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而言,知识在于日积月累,非一日而成。不论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清远,韶关,河源等等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都离不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所以要想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上拿到理想分数,记得每天做做模拟题!华图教育试题资料频道实时更新每日一练,欢迎收藏!
>>>【建议收藏】2021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招考信息大汇总
1.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够成熟,如果能改变一个人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评价,就能改变他的情绪和行为。根据此心理学原理引导学生是一种( )。
A.意志调节法
B.合理宣泄法
C.转移注意法
D.认知调节法
【答案】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调节法。认知调节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阿尔伯特所提出,他认为:情绪并不是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过程如下:(1)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一一列出;(2)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信念;(3)通过对非理性信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信念;(4)通过建立合理的信念,最后达到不良情绪的改变。故本题选D。
2.为帮助记忆二十四节气,前人将其编成《二十四节气歌》,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和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题干中将二十四节气变成节气歌,属于记忆术中的简缩和编歌诀,故本题选D。
3.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科学的开始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理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因而夸美纽斯也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故本题选A。
4.既是西方教育史上有长久发展历史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一贯重视且至今仍为中小学主要教学方法的是( )。
A.讲授提示型教学方法
B.探究自主型教学方法
C.合作——任务型教学方法
D.情感——体验型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故答案选A。
5.“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 )。
A.斯宾塞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杜威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过程的主张提出,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为此,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言论。故答案选B。
6.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华生
【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是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故答案选B。
7.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
A.决定性因素
B.辅助性因素
C.环境性因素
D.遗传性因素
7.【答案】A。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A
【解析】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间的规则和原理等,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故答案选A。
9.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由( )首次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对教师资格制度作出的明确规定。故本题选B。
10.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是关键。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种行为不单单指一个人一次行为或者活动,而是已经形成一种固有的高尚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德行优良。所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故本题选D。
更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请关注: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试题答案检索系统(点击: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里面包括:“教师考的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基础知识等等知识、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及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关试题答案解析。